www.hnlqw.com

网站首页/乡村振兴/产业振兴
产业振兴

石道乡加速产业融合发展焕发乡村振兴活力

发布时间:2025-01-14 10:36:38  浏览量:195




石道乡加速产业融合发展焕发乡村振兴活力

 

位于登封市西部的石道乡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镇,近年来他们围绕“农副产品品牌化、生态资源高效化、乡村旅游特色化”目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积极实施“双万”工程,加速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优化种植养殖结构,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固基

着力打造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通过试验、示范、推广“三步走”,积极推行“公司+合作社+种植大户+农户”合作模式,探索庭院种植、“粮药套种”“林药套种”等方式,在邵窑、范窑、许韩、术村、上窝等12个村发展种植了5000余亩中药材基地。以“5000亩自营+5000亩订单农业”的合作方式,实现“统一供种、统一育苗、统一管理、统一回收、统一品牌”,提高中草药产业抗风险能力,石道中草药品牌逐步打响。

大力建设万头肉牛养殖基地,借助肉牛产业及大金店镇蔬菜产业的优势。开展乡际全方位产业发展合作,共享已签约的科研机构、技术人员等资源,合作扩大肉牛养殖及蔬菜种植规模,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政府牵头成立养牛协会,对辖区内肉牛养殖单位和农户提供技术咨询。

积极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累计发展市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9家,示范家庭农场3个。其中:术村嵩少种植专业合作社荣获国家级农民合作示范社,许韩村欣欣家庭农场入选省级家庭农场,登封亨晟农林牧有限公司、登封市正祥农林牧业有限公司成为郑州市级龙头企业

深入推进一村一品,推动各村发展自身特色产业。术村的术师傅芥菜、陈家门村的有机梨、范庄村的番茄、赵庄村的黄桃、后河村的红薯、冠子岭村的艾草、上窝村的藤编、闫坡村的果蔬大棚种植、王楼村的种桑养蚕、邵窑村的中药材种植、阮村的兔子养殖等,为乡村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升级,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质

以特色产业为导向,找准关键环节、突破短板弱项,坚持全链条发力,通过“延链补链、强链固链”,挖掘果蔬、肉牛等主导产业潜力,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迅速发展。

利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做好配套各类项目。投资约9480万元建设各类加工及仓储配套类项目34个,赵庄村南瓜示范园项目、无花果产业开发项目、果蔬脆片加工厂项目、德圣堂乡级联建厂房建设项目、范庄预制菜加工项目等相继建成投用,获得效益。投资230万元购置各类种、养殖设备,如2018年石道乡冠子岭村农机购置项目,2022年登封市石道乡阮村肉牛养殖设备购置项目等,都为延长农业产业链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  

依托本地品牌做好“土特产”文章。依托“武记”“术师傅”等本地“土字品牌”,做好熟食牛肉、牛肉酱、八大碗等“土特产”文章,形成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循环农业特色产业。术师傅酱菜、希道牛肉、陈家门梨醋等均有较好的销售市场。打通蔬菜分拣中心销售渠道实现联农带农。引进专业团队进行优质育苗,与蔬菜分拣团队合作,完善蔬菜种、产、销为一体的产业链条,强化产业发展联农带农,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三、壮大三产规模,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增效

做精做细民宿产业。立足陈家门和美乡村、李窑美丽乡村,依托“山上林下”“九间房”等原有产业,建成伴山堂、柏子园等精品民宿。伴山堂民宿自投入运营以来,共接待游客2.7万人,实现营收260余万元。在目前良好的发展势头下,拟追加投资1500万元进行二期建设,建设14个独立帐篷客房及占地500平方的文化特色小屋,后续开发研学及乡村振兴项目。

做深做实研学游。赵庄村结合“颍水春耕”等渊远流长的农耕文化,开展“研学嵩山颍源,走进甜蜜赵庄”的“小主编研学夏令营”等研学活动,深受好评。依托阮村功夫表演、赵庄农耕、陈家门陶瓷制作等传统文化和术村中岳行宫(小中岳庙)等,开发精品研学线路,利用旅游聚集人气的优势,促进产品采摘、伴手礼购买等消费,带动群众增收。

   做大做优特色文化活动。深入挖掘当阳山、颍水文化,举办“春分节”“山花节”等特色文化活动,通过精彩的文艺演出、丰富的寻宝活动、优质的农特产品,吸引周边和城市游客前来参与, 扩大石道特色旅游影响力。推进三产融合进全产业链,形成乡村旅游农旅养多链驱动的发展新格局。

(责任编辑:张羽洁)

扫码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