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nlqw.com

网站首页/老区史料/老区史料
老区史料

我党在唐南领导的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11 13:21:31  浏览量:167




我党在唐南领导的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唐河县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


七七事变后,平、津、沪相继沦陷,在此求学的一部分唐河籍地下党员和进步学生被迫辍学,回到了家乡。

当时的唐南,地辖祁仪、张博士店、咎岗、湖阳、汉龙潭、苍台、上屯、郭滩等地,占全县近一半的面积。这里,早在大革命时期,曾出现过风起云涌的革命浪潮,党的影响、群众的基础都比较好。但在 1933 年后,由于国民党的血腥镇压,白色恐怖严重,唐南中共党组织的活动,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1938 年年初,在外求学并加入共产党的岗柳村青年学生仝保仁回县后,立即与唐河党的组织接上了关系,被派回唐南恢复党的组织,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工作。仝保仁利用抗战初期较为松动的政治空气,通过积极的工作,很快发展了仝紫云、仝允台、曲洪如、赵寅明、黄子瑞、卓振歧、杨庆善、王泽沛、刘元清、张子振、赵超立等 80 余人入党,相继组建了岗柳、仝庄、咎岗、祁仪、湖阳、郭滩等 6 个党支部。并成立了唐南区委,由黄子瑞任区委书记,王泽沛、杨庆善任委员,统一领导唐南一带的党员和革命群众进行抗日救亡工作。

在唐南恢复发展党组织的同时,毗邻唐南县境的枣阳大张庄、李兴堂、张博士店一带,枣北地下党组织也发展了 30 多名党员,建立了 3 个党支部,成立了中共枣北区委,由张继增任区委书记。黄子瑞与张继增之间很快建立起横向的组织关系,这样唐南与枣北的党组织就联成了一片,对于进行革命活动和推动当地抗日高潮的兴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938 年春,新任唐河县国民政府县长王光霖把祁仪附近的 4 个联保,单独划为一个“抗日试验区”,目的在于以此地为点,作出抗日救亡的样子,以影响全县,装潢门面,并任命孙师贤为祁仪抗日试验区区长。当时,国民党县党部对孙师贤不放心,派国民党员姚卓清、冯文台以区指导员的名义去祁仪监督孙师贤的工作。

孙师贤虽与中共党组织失掉了组织关系,但有一股抗日爱国热情,对抗日救亡还很热心,决心在试验区内尽自己的能力为抗日作出贡献。

唐南中共地下党组织抓着这一有利时机,通过与孙师贤的私人关系,努力做好统战工作,把不少地下党员和党的同情分子安插在行政、教育等部门中去。担任祁仪小学校长的赵超立将原祁仪小学教师全部撤换,聘地下党员和进步知识分子赵寅明、王泽沛、黄子瑞、王立生、仝紫云任教师。祁仪党支部就设在祁仪小学内,一面向师生进行抗日救亡教育,一面向广大群众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并在校内外建立许多党的外围组织和抗日进步团体。这样,以中共党组织为领导,以祁仪为中心的抗日救亡活动就迅速展开了。在1938 年至 1939 年,先后在祁仪建立了“抗敌后援会”“祁仪学校同学会”“青年工学团”“乡村教育促进会”“艺友制师范班”“祁仪平民学校”等抗日团体,把祁仪一带的革命群众和进步教师、学生组织起来,形成一支坚强的抗日力量。

(1938年春,唐河县祁仪小学校长赵超立和青年教师黄子瑞在校内发起成立祁仪抗敌后援会,祁仪镇内外的绅商和知识界人士等100多人参加。)

为了做好抗日宣传工作,唐南党组织的党员除深入群众利用各种机会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外,还以祁仪党支部为主,由黄子瑞任主编,先后创办了《祁仪间日报》、《桐山日报》两种抗日宣传报刊,发行在唐南鄂北一带,深受广大读者欢迎。

 

在中共的发动领导下,祁仪的抗日救亡活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青年学生和群众大唱抗日救亡歌曲,挖战壕,筑工事,修通道,禁烟、禁赌,报告间谍嫌疑等,成为唐河抗日救亡的先进地区。

“祁仪红了!”面对人民群众的抗日热潮,唐河县国民党顽固势力惶惶不安,县长王光霖更担心祁仪试验区会被共产党“操纵”,便于 1938 年春带县国民政府要员亲赴祁仪巡视。王光霖等到祁仪后,听了孙师贤汇报抗日救亡活动的情况,还是不放心。第二天早晨,当他听到祁仪学校的学生在操场高唱“工农兵学商,一齐来救亡,拿起我们的武器刀枪”等抗日救亡歌曲时,不禁大吃一惊,对随从要员们说:“怎么这里唱的是工农兵学商,把工农放在前边,怕是共产党在这里宣传的吧!咱们去看看。”便提上文明棍走进祁仪学校,先钻进六年级教室,见女学生刘汉贞因病没去上操,便问道:“你说共产主义好,还是三民主义好?”刘汉贞答:“我都不信,谁抗日谁好!”王光霖又翻翻学生的课本,一看读的是抗战捷报之类的课文,就召集教师开会,批评祁仪教师替共产党搞宣传。教师赵寅明反驳说:“你看,我们宣传的是抗日救亡,共产党打了平型关大战,我们宣传了,国民党打了台儿庄战役,我们不也宣传了吗?我们是鼓舞抗日,尊重事实。”王光霖一听说得有理,只好改口说:“你们讲课是有分析的,但孩子们年幼,就不容易理解了。”王光霖这次到祁仪巡视,并未查出“共党作乱”的事实,灰溜溜地又回到了县城。但他对祁仪的情况总是不放心,以后就百般挑剔和刁难,使孙师贤无法再干下去,被迫离开祁仪。后国民党员田景涛接任祁仪试验区长。这样,我们党在祁仪组织领导的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就濒临危机。恰在这时,赵兼恕得到别廷芳的垂青,回唐河任抗敌自卫团司令。

赵兼恕,原名赵守忠,唐南湖阳附近张湾人,南京中央大学毕业,曾任南阳中学教导主任。他以建立抗日后方为名,依靠祁仪舅家冯姓势力,将县抗敌自卫团司令部设于祁仪西南山下龙泉寺内,后又在此创办临泉高级中学。赵在祁仪积极培植私人势力,大量引用他的同学、同乡及亲戚家族做羽翼,同时,他也唱起抗日的高调,对唐南的抗日救亡活动表示支持。赵兼恕到祁仪不久,别廷芳又派他的第一团团长张超,率部驻扎在唐南祁仪镇一带。

中共唐南党组织认真分析了唐河县当时的形势,认为可以借赵兼恕急于扩大私人势力之机,利用他继续开展唐南抗日救亡活动。中共地下党员赵寅明、赵超立等是赵兼恕的本家,刘元清、张自振等又都是赵寅明的同学,于是,便利用这些私人关系,于 1938 年暑假,向赵兼恕建议,组织唐南抗日宣传剧团。赵兼恕支持了这一建议。于是,中共地下党组织召集了四五十名从开封、南阳等地回乡的青年学生,在祁仪小学成立了抗日宣传剧团。该剧团以赵兼恕为名誉团长,由赵兼恕的司令部拨发经费。唐南抗日宣传剧团排演了《巾帼英雄》《放下你的鞭子》《流亡三部曲》《后一计》等优秀抗日文艺宣传节目,先后在唐南的祁仪、湖阳、汉龙潭等地活动两个多月,演出 50 多场次,使人民群众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由于中共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个法宝,保全了党的组织,使唐南地区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为以后中共党组织在唐南掌握武装,进行群众性的抗日武装斗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责任编辑:张羽洁)

扫码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