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nlqw.com

网站首页/乡村振兴/乡村振兴老区行
乡村振兴老区行

红色领航兴方庄老区焕彩谱新章 ——襄城县汾陈镇方庄社区发扬老区精神改变乡村面貌

发布时间:2025-09-21 11:21:43  浏览量:35



 

红色领航兴方庄老区焕彩谱新章 

——襄城县汾陈镇方庄社区发扬老区精神改变乡村面貌

 

襄城县老促会  古西岭 刘富贵

 

襄城县汾陈镇方庄社区,这片承载着厚重革命历史记忆的土地,曾是烽火岁月中抗日志士浴血奋战的疆场,如今在社区党支部的坚强领导下,以“让老区人民生活更美好,把老区建设更出色”为目标,深耕红色底蕴、精雕社区风貌、激活治理动能、壮大集体经济,实现了从传统村落向现代化社区的华丽蜕变,成为乡村振兴浪潮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方庄社区红石桥抗日伏击战战斗旧址

一、建强红色堡垒,以“头雁领航”凝聚攻坚合力

“村子要发展,支部是核心;群众要致富,党员要带路。”这是方庄社区党支部书记付志刚常挂在嘴边的话。自任职以来,他始终将党组织建设作为社区发展的“根”与“魂”,在汾陈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管理区的指导以“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为总遵循,将村容村貌整治、宅基地规范治理等重点工作定为“书记工程”,带领社区“两委”班子啃硬骨、破难题,构建起“党员带头攻坚、群众齐心跟进、代表监督推进”的坚强治理格局。

在宅基地规范治理这场硬仗中,付志刚率先垂范,带领“两委”班子多次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逐户上门讲政策、算细账,统一思想共识。面对拆违清障中的“硬骨头”,党员干部主动认领任务,带头拆除自家超占宅基地、危旧房屋。党员杨二超、杨晓斌和群众代表杨中民,在拆迁工作陷入僵局时,率先拆除自家的违建烟炕,用“舍小家为大家”的实际行动感召群众。仅2022年11月至2023年1月的三个月间,社区就拆除违建烟炕、危房、残垣断壁52处,整合建设用地32亩,为后续发展腾出了宝贵空间。

为激发长效治理活力,社区将327户常住人口1230人划分为18个网格,由党员担任网格长、群众代表担任网格员,常态化参与矛盾纠纷排查、防汛抗旱、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

同时,组织部门派驻的第一书记也在社区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2025第一书记周关亚入村后,组织实施“五美庭院”评比,利用大学生暑假逐户考评,共评出59户“五美家庭”;开展“同吃一锅饭、有活大家干”主题活动,让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全年累计组织党员群众义务劳动20余次,用废弃石块铺设红石广场等公共区域,节省建设成本超10万元,凝聚起共建家园的强大合力。

二、激活红色基因,以“精神坐标”传承文化根脉

“红石桥上的每一块石头,都记录着咱方庄人的血性!”这是方庄人常说的一句话。在方庄社区,红石桥不仅是一座交通设施,更是代代相传的红色精神地标。1944年,侵华日军企图奔袭郏县,共产党员白书奇带领农民抗日游击队在此设伏,历经近一小时激战,击毙日伪军8人(含1名日军军官),用生命守护了家乡安宁。

为让红色记忆永不褪色,付志刚带领社区“两委”深入挖掘红色资源,通过查访故老、考据文献,将红石桥列为村级文物保护对象,并积极对接县老促会,在此立碑铭记历史。同时,对抗战时期的老寨门、战斗伏击处等遗迹进行修复,重塑战斗场景;利用清理出的闲置宅基地,打造了占地面积达800平方米的红色文化广场——广场以红石头砌成复原地面,绘制革命故事文化墙,集红色文化展示与村民休闲健身于一体,每月吸引周边群众参观学习、休闲健身超2000人次,成为名副其实的“革命老区精神教育基地”(2025年9月由襄城县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正式授牌)。

如今,红色文化已融入社区日常:每月组织党员群众开展“红色故事分享会”,邀请老党员讲述抗战历史;在重要节日开展“重走红色足迹”主题活动,让红色精神在潜移默化中浸润人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方庄人。

三、深化红色赋能,以“环境蝶变”绘就宜居画卷

“以前村里到处是破屋烂院,现在出门就是小花园、小菜园,晚上路灯亮堂堂,日子越过越有滋味!”说起社区的变化,居民杨大爷满脸自豪。这一切的改变,源于方庄社区以“拆、清、建、管”四步策略推进的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

在付志刚的推动下,社区以宅基地整治为切入点,同步推进“果树进村”项目——2023年3月,争取镇里支持,引入各类果树1850棵,利用拆除的砖头、石头在群众门前砌成小花园、小菜园,实现“一宅变四园”,既美化了环境,又实现了“变废为宝”。2023年底,社区累计铺设道路4000平方米,硬化率达100%;

同时,在县委县政府和汾陈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社区积极申报省级财政扶持项目2024年12月19日,总投资超300万元的美丽乡村项目正式动工,2025年4月下旬竣工。该项目涵盖红石广场升级、游园建设、体育场修建、河道治理、道路硬化亮化绿化等工程

在上级支持的项目资金带动下,社区还结合自身能力和条件对红石桥周边及老宅片区进行优化升级,用红石头修复院落15处,铺设特色道路800米,让乡村既留存“古色古香”的韵味,又洋溢“宜居宜业”的现代气息。如今的方庄社区,四季有花、四季有果,道路整洁、河水清澈,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

77岁老党员付新年全程参与村庄环境治理,他感慨的说:“过去村里残垣断壁,污水横流,谁也没有想到今天会变得这么好。”

四、释放红色动能,以“产业振兴”拓宽增收渠道

“既要让群众住得舒心,更要让群众过得富裕。”付志刚始终将壮大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作为核心目标,探索出“党建+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

依托本地龙头企业“河南俺滴牛乳业有限公司”,社区发展奶牛养殖和乳品加工全产业链,采用“种养加一体化”模式,每年为社区集体经济增收30多万元。同时,利用乡村振兴资金建成2000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出租给企业使用,年增收2.5万元;建设“俺滴牛”无菌生产车间,解决50名群众就业,人均月收入超4000元。

外,社区引导农户发展庭院经济,种植瓜果蔬菜,通过“积分超市”鼓励群众参与销售,2024年帮助农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截至2024年底,方庄社区集体经济年收入达45万元,较2020年增长3倍,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8万元,真正实现了“集体有收益、群众得实惠”。

五、展望未来:赓续红色血脉,续写振兴新篇

从“方庄村”到“方庄社区”,从“破旧村落”到“美丽乡村”,从“红色热土”到“致富基地”,方庄的蜕变,是党支部领路、党员带头、群众齐心的生动实践,更是付志刚带领“两委”班子敢闯敢干、攻坚克难的真实写照。

 

2025年,随着美丽乡村项目的竣工,方庄社区将结合五星级党支部创建工作,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打造“红色研学+生态休闲”的乡村旅游新业态;持续深化与“俺滴牛”乳业的合作,延伸产业链条,带动更多群众就业;加强红色文化品牌建设,让“革命老区精神教育基地”发挥更大辐射作用。

未来,方庄社区将继续沿着“红色铸魂、生态塑形、治理提效”的道路稳步前行,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续写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绚丽新篇,为更多乡村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方庄经验”!

(责任编辑:李韵)

扫码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