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山:实施“文产特派员”制度 蹚出乡村振兴新路子
摘要:近年来,光山县立足独特的资源禀赋和环境条件,积极引入“文产特派员”制度,逐渐探索出以“文产特派员”为抓手、政府引导支持与创意培育生长相结合的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有益经验。先后入选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全国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县、河南省经济体制改革十大案例,受到央视《焦点访谈》和《人民日报》的深度报道和宣传。
背 景
光山是司马光的出生地,是邓颖超的祖居地,是一片红色的土地,先后走出了红一军、红四军和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主力红军,旅游资源丰厚。2019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光山县考察调研,指示“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光山县不忘总书记嘱托,抢抓“文产特派员”制度试点县的机遇,探索行得通、做得实、长期管用的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新机制,将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和经济优势,为光山乡村振兴带来了新变化、取得了新成果,蹚出了新路子。
做 法
一、立足本地优势,主动争取试点。光山县位于河南省南部,历史底蕴深厚、红色基因传承、生态绿意盎然。2022年3月,文旅部、教育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提出探索实施“文化产业特派员”制度。光山县立足本地资源禀赋,积极争取河南省“文产特派员”试点县,在国家部委、省市部门的支持下,光山县“文产特派员之家”“乡创赋能中心光山基地”在光山挂牌成立。省乡村赋能中心先后共引荐69个项目团队到光山县考察调研、洽谈合作,其中,杭州余粮乡创高慧慧团队、景德镇成皿居盛巧荣团队、中国年轻设计师联盟李文爽团队等18个文产特派员项目已在光山落地生根,激活了光山乡村沉睡的资源,有效破解了乡村振兴发展难题。
二、推进制度创新,强化服务保障。一是完善工作机制。坚持县委书记、县长“双挂帅”制度,建立常态化项目跟踪和协调机制,高效推进“文产特派员项目”的调研、双选及落地运营工作。明确形成“一名县处级领导+一个省乡创赋能中心工作人员+一个县直单位负责+一个服务专班+一个平台公司”的“1+1+1+X+Y”工作模式。二是建立专职机构。专门成立一个事业单位红色文化宣传教育中心,对文产特派员团队开展统一对接、全程服务。三是加强政策支撑。先后研究制定了《光山县“文化产业特派员”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光山县“文化产业特派员”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并在安居、就医、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四是提供伴行服务。项目建设指挥部坚持周例会制度,研究解决相关问题。县联合督查办每周形成《督查周报》,持续通报各项目进展情况。五是推动考核管理。建立了“县级统筹、部门指导、乡村主体”的工作责任体系和目标考核体系,制定了不同的奖惩办法,提供“全程式、跟踪式、保姆式”服务,从而保障了“文产特派员”项目持续健康发展。
三、探索运营模式,形成良性循环。一是调查研究超前布局。实施前期深入调查研究,针对主要客源群体,引入了余粮乡创、隐居乡里民宿等项目,涵盖亲子游、红色游、乡村游等多样文旅业态,打造培育出网红爆款民宿、冷酷火锅、公路咖啡等新潮体验项目,游客数量成倍增长。二是创意思维提升产品效益。对本地农副产品进行包装升级,开发了“有盐在先”“陈的心肝”“好运香菇”等多款特色文创产品,每月销售额达5万元,形成了“业态培育焕新、文化破圈融景”的发展格局。三是抓住热点强推景区运营。推动钟鼓楼亲子乐园景区建设,策划灯海盛宴、文艺演出等活动,景区品牌热度大幅提升,引领全县旅游市场爆火。四是深挖资源激发活力。化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在文产团队各种“金点子”的加持下,光山县各景区品牌热度大幅提升,光山羽绒、司马光油茶园、南王岗乡村会客厅、东岳乡村运营展厅等地逐步发展成为大别山知名旅游目的地、打卡地,有效激发消费潜力,旅游市场溢出效应、辐射效应明显。五是创新经营模式。探索形成“出资+经营合资型”“出资+资源合作型”“投资+运营合作型”等经营模式,保障文产特派员和本县的合法权益,保证项目长效运行。
四、利用特派员机制,扩展文创功能。一是建书房馆固化文创。现建高标准图书馆、文化馆、茶具博物馆等文旅场馆,打造7座城市书屋。二是用办节宣传文创。如白雀园送灯节、斛山桃花节、仙居油菜节等。三是利用非遗拓展文创。在东岳民俗文化村建立了花鼓戏传承中心,内设展示厅、沉浸式剧场等,通过表演《夫妻观灯》《油茶儿花开》等经典剧目,让游客在沉浸式的观剧过程中感受到光山特色文化魅力。四是举办乡村儿童艺术嘉年华提升文创。2023年,光山县与中国儿童艺术剧院联合主办首届乡村儿童艺术嘉年华。创排了《灯火》和《少年司马光》两部独属于光山孩子的“种子计划”作品。据统计,活动共吸引了300余位儿艺专家、45家头部儿童品牌参与,被新华网、人民日报等60余家主流媒体报道,相关话题全网阅读量超1.2亿,21.63万人现场参与,实现各项收入1.86亿元。
成 效
一、有效促进了经济发展。“文产特派员”制度促进了旅游业发展。2023年中秋、国庆“双节”假期全县接待游客55.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1亿元。2024年“五一”假期全县接待游客21.5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224.92万元。文旅产业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自推动“文产特派员”项目以来,光山县已拉动投资近147.15亿元,实现运营收入4.88亿元,推动了县域经济增长。
二、持续带动了农民增收。文创公司收购农产品及农民的手工艺品进行文创开发,然后通过网上等渠道销售,大幅度提高了价格,并吸收农民进行加工,有效带动了农民致富。
三、显著改善了生态环境。以乡村文旅产业为主线,与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同步推进环境整治和人文建设,实现“村庄变景区”“农房变民宿”“资产变资金”。光山县与“文产特派员”共同规划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以“美学路径”代替大拆大建,用美学设计留住美丽乡愁,将本地特色文化元素融入民宿建设。
四、有力提升了品牌形象。“文化产业特派员”实施以来,促使光山美好生活目的地、红色研学体验地、乡创人才集聚地和儿童艺术标志地的快速形成。红色光山、书香光山、活力光山品牌形象愈加深入人心。光山“非遗+乡村旅游”的文旅融合新模式得到大力拓展,“光山十宝”系列农产品等旅游商品正走向全国,迈向世界。
五、扩充培养了人才队伍。引入了一批运营经验丰富的精英团队进入光山,众多的优秀人才团队源源不断向光山集聚,同时培养了本土文旅人才,一批懂农村、爱农村的“守村人”不断涌现。开阔了光山干部的视野,开拓了思路,转换了“脑筋”,在更大的舞台上有了光山的声音。
六、带动提升了乡村治理。“文产特派员”制度带来乡村治理新变化,引领“以文促治”新模式。“文产特派员”将优秀的传统文化理念、文化活动、日常伦理、社会风尚等融入到乡村治理之中,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促进自治、法治、德治有效结合,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
专家点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围绕乡村振兴发表重要论述,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文产特派员制度,是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有益探索。光山县依托本地资源优势,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引入“文产特派员”制度,充分发挥政府引导、扶持和服务职能,制定有效政策措施,为文产特派员提供了发挥所长的广阔空间,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得到有效激活,乡村文化业态丰富发展,乡村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文化产业对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带动作用得到充分体现。光山县“文产特派员”制度为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探索和宝贵经验。
点评人签字:张占仓 研究员 河南省社科院原院长
2024年9月20日
(责任编辑:李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