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nlqw.com
吉鸿昌:恨不抗日死
发布时间:2024-09-24 11:19:49 浏览量:121
民族英雄吉鸿昌:恨不抗日死 |
河南日报 18.09.03 03版 |
走进河南省扶沟县吉鸿昌烈士纪念馆,“民族英雄吉鸿昌”七个大字映入眼帘,这是聂荣臻同志为纪念吉鸿昌写下的题词。纪念馆讲解员张艳娜说:“吉鸿昌烈士的精神不仅激励着扶沟县人民,他的事迹在中国广为流传。”
吉鸿昌,1895年出生于河南省扶沟县吕潭镇。1913年入冯玉祥部当兵,因骁勇善战,屡立战功,从士兵递升至军长。1930年9月,吉鸿昌所部被蒋介石改编后,任第22路军总指挥兼第30师师长,奉命“围剿”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但他不愿替蒋介石打内战,对“围剿”红军态度消极。
1931年8月,吉鸿昌被蒋介石解除兵权,强令其出国“考察”。临行前,恰逢“九一八”事变,吉鸿昌发电报向蒋介石请命未得允许,遂环游欧美,发表抗日演说,寻求国际声援。
1932年,吉鸿昌在上海“一二八”抗战炮声中回到祖国后,随即为抵抗日本侵略奔走呼号,并毁家纾难,变卖家产6万元购买枪械,组织武装抗日。1932年深秋,在北平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3年5月,在中共北方组织的领导与帮助下,以冯玉祥为总司令的抗日武装“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在张家口建立,吉鸿昌任第2军军长、北路军前敌总指挥兼察哈尔警备司令,率部进攻察北日伪军,连克康保、宝昌、沽源、多伦四县,将日军驱出察境。
蒋介石政府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反诬同盟军破坏国策,令何应钦指挥16个师与日军夹击同盟军。吉鸿昌率部战斗至10月中旬,弹尽粮绝而失败,随后潜往天津继续从事抗日活动。
1934年,吉鸿昌参与组织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被推为主任委员,秘密印刷《民族战旗》报,宣传抗日,联络各方,准备重新组织抗日武装。
(据新华社郑州
鸿昌故里显生机 扶沟今朝更靓丽 |
河南日报 18.09.03 03版 |
本报记者 赵春喜 本报通讯员 耿勇魁 |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吉鸿昌将军气贯长虹的就义诗。
吉鸿昌是河南扶沟人,中国抗日将领,民族英雄。他重视教育,自掏腰包为家乡贫苦百姓办学,且规定:“凡是贫家子弟,一律免费上学”。他为官清廉,时刻铭记“做官即不许发财”,并严管部队不准扰民。他积极抗日,曾说:“我能够加入革命的队伍,能够成为共产党的一员,能够为我们党的主义,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这正是我毕生的最大光荣。”
每年在清明节等特殊的日子里,扶沟县都要举行缅怀先烈主题教育活动,广大党员干部和社会各界群众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在吉鸿昌将军纪念馆隆重集会,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继承发扬革命先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扶沟,有虽身患重病,但26年来累计捐款634万元,从未中断扶危济困、捐资助学善举的河南教育新闻人物何超。
在扶沟,有悉心照顾老人,在该县白潭镇敬老院一干就是23年的“中华孝亲敬老之星”陆新梅。
在扶沟,有带领群众勤劳致富,使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13000元的全国劳模、柴岗乡梅桥村党支部书记梅根清。
以先烈为榜样,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发扬依靠群众、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扶沟县委、县政府坚持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开展“两学一做”“群星灿烂耀桐丘”“扬家风家规家训美德·展向上向善向廉风采”等系列活动,培养党员干部的廉政心、使命感、责任感,弘扬爱岗敬业、文明服务、奉献群众,将“万名党员忆家训、万条家训进万家”深深刻入广大党员干群心中,用文明的力量和道德行动,扮靓了扶沟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