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nlqw.com

网站首页/调查研究/县(市、区)调研成果
县(市、区)调研成果

关于河南省汝州市红色场馆建设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4-11-05 10:19:39  浏览量:332



关于河南省汝州市红色场馆建设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调研时多次到访革命纪念地,瞻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反复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河南汝州市,作为一片承载着深厚革命历史底蕴的老区,其土地上镶嵌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这些红色资源不仅是历史的忠实记录者,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承载着无数先烈的英勇事迹与不朽精神。汝州通过推进红色场馆建设,在全市各单位有序地开展红色教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调查中发现,汝州市目前有革命遗址17处已经建成或提档升级马英事迹馆、临汝县抗日县政府旧址纪念馆、刘波涛事迹馆、豫陕鄂五专署及临汝县人民民主县政府旧址纪念馆、桃花谷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中原军政大学旧址纪念馆汝州市红色产业园红色场馆充分发掘整合这些红色场馆资源,对于开展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提升红色旅游产业品质及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汝州红色场馆建设做法成效明显

一是多方筹措资金汝州市通过多元化、全方位的筹资策略来推动其各项发展项目的顺利进行。具体而言,政府投入作为坚实的后盾,为项目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来源;同时,积极鼓励并倡导社会捐赠,不仅激发了公众对公共事业的热情与参与度,还进一步拓宽了资金渠道。通过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展示红色公益项目的深远意义与社会价值,吸引了众多企业家的目光与资金注入,实现了企业与社会的双赢局面。

二是加强场馆管理和维护为了全面提升管理效能,汝州市构建起一套科学、高效的场馆管理机制明确界定各级管理层的职责边界与任务分工,确保管理流程的顺畅与高效。在此基础上,加大对场馆基础设施的维护与保养力度,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定期检测与预防性维护,以保障展品的绝对安全及其展示效果的完美呈现。同时,汝州市高度重视讲解员队伍的建设与管理,通过定期组织专业培训、引入行业专家进行授课、开展技能竞赛等多种方式,不断提升讲解员的专业知识、历史文化素养及讲解技巧,使其能够更好地向公众传递展品背后的文化内涵与历史价值。

三是拓展红色教育渠道汝州市老促会联合教育部门精心设计的红色研学项目,定期组织师生到红色场馆参观学习,让红色基因在学生们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此外,汝州市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的强大传播力,利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渠道,展播红色教育资源,让红色文化以更加生动、直观、便捷的形式深入广大民众,特别是年轻群体。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拓宽红色文化的传播边界,还能显著提升红色教育的普及率和影响力,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二、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与问题

一是场馆建设资金不足尽管政府已经划拨了大量资金以推动红色场馆的兴建工作,然而,这一壮举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由于红色资源遍布全市,相当一部分于偏远山区或乡村地带,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薄弱,这使得资金的分配与利用变得尤为复杂与艰难。在此情境下,部分红色场馆因资金链的紧绷而陷入了困境,建设进度被迫放缓,难以按预期时间节点完成。由于资金捉襟见肘,这些场馆在布展内容上单一与贫乏,不仅削弱了观众的参观体验,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场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教育功能与影响力,使得其应有的价值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与彰显。

二是场馆管理和维护水平不高在当前的一些红色场馆中,普遍存在着管理上的疏漏与维护工作的不到位现象。例如,场馆设施的老旧化问题日益凸显,部分设施因年久失修而显得破败不堪,既无法满足现代展览的需求,也难以营造出良好的参观氛围。另外,展品保护方面存在明显的短板。一些珍贵的革命文物和历史遗迹未能得到妥善的保存与维护,导致它们在岁月的侵蚀下逐渐失去原有的光彩与价值。部分讲解员在专业知识、讲解技巧以及服务态度等方面存在不足,导致讲解内容缺乏深度与广度,难以激发参观者的兴趣与共鸣。同时,一些讲解员在服务过程中缺乏耐心与热情,给参观者留下了不良的印象。

三是红色教育普及度不够尽管汝州市在推动红色教育方面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通过一系列举措和活动,力图将革命传统和红色精神深植于民众心中,然而,从全局视角审视,红色教育的普及程度尚显薄弱,未能达到广泛而深入的覆盖效果。部分学校对红色教育的融入尚不充分,课程安排与教学实践未能充分彰显红色文化的独特价值,导致学生在接受传统教育的同时,对红色历史的认知与情感体验存在不足。社区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方面的潜力尚未被充分挖掘,缺乏足够丰富的活动和平台来引导居民深入了解红色故事,感受红色精神的力量。一些单位对红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未能将红色文化作为提升团队凝聚力、激发工作热情的重要资源加以利用。这直接导致了红色场馆的利用率低下,这些宝贵的红色资源未能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红色文化的影响力也因此受到局限。

有针对性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政府应当加大对红色场馆建设的投资力度,确保每一项建设任务都能获得充裕的资金保障。在此基础上,政府还应积极倡导并鼓励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参与红色场馆的建设进程,通过构建多元化的投入与合作机制,汇聚起全社会的智慧与力量,共同推动这一崇高事业的蓬勃发展。为了实现资金来源的多元化与可持续性,政府可以探索并实践多种创新模式。一方面,可以设立专项基金或引导基金,吸引社会资本以项目合作、股权投资等方式参与红色场馆的建设与运营,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申报符合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的红色场馆建设项目,争取获得更多上级财政资金的支持与倾斜。此外,政府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和技术手段,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例如,可以发起线上募捐活动,引导公众通过捐赠资金、物资或志愿服务等方式参与红色场馆的建设;或者与金融机构合作,推出红色主题金融产品,吸引更多投资者关注和支持红色文化事业。

二是加强场馆管理和维护水平政府应构建一个高效且科学的场馆管理机制,并配套一个全面而细致的考核评价体系,科学界定每一层级的管理职责与具体任务,确保责任到人,任务明确。在硬件设施的维护与管理方面,加大对场馆设施的定期维护与保养力度,采用先进的维护技术与科学的管理手段,确保每一项设施都能处于最佳运行状态。同时,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对展品实施严格的安全监控与保护措施,防止任何形式的损害发生,确保展品的安全无虞与完好无损。此外,人员素质的提升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对于讲解员这一直接面向公众的重要岗位,加强对其的专业培训,涵盖历史文化知识、讲解技巧、服务态度等多个方面,全面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

三是深化红色教育普及为了深化红色教育在全民教育体系中的渗透力,将红色教育内容有机融入学校的教育教学日常工作之中,确保这一宝贵精神财富能够成为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坚实基石。具体而言,定期策划并实施“红色教育进校园”系列活动,通过讲座、展览、主题班会等形式,让红色故事在校园内生动再现,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与革命精神。同时,拓展红色教育的覆盖范围至社区与企业,通过“红色文化进社区”、“红色精神进企业”等项目,将红色基因融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促进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传承。利用节假日或重要纪念日,举办红色文化展览、文艺演出、红色故事分享会等活动,让红色记忆在社区广场、企业车间中回响,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利用新媒体平台的力量,通过开发红色教育APP、制作短视频、直播红色遗址探访等形式,让红色文化深入更广泛的受众群体。此外,还应注重红色文化活动的多样性和互动性,鼓励民众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例如,组织红色主题徒步、红色歌曲大赛、红色经典诵读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公众在参与中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增强历史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

 四是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政府应加强与邻近区域的协作对话,在红色场馆的构筑与红色教育的广泛传播上取得新的突破。通过构建互学、互鉴桥梁,促进知识的自由流通,还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共享,这种深度的合作模式将显著提升红色场馆的综合品质与公众吸引力。与此同时,持开放包容的态度,积极寻求并吸收其他地区在红色场馆建设与管理方面的先进理念与实践经验。通过这一系列的努力,打造一个集教育性、观赏性与传承性于一体的红色文化高地,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积极推进红色场馆的建设工作,对于深化红色教育内涵、拓宽爱国主义教育渠道、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这一举措不仅能够为当地民众及外来游客提供一个缅怀先烈、学习革命历史的重要场所,还能够通过生动展示革命斗争的艰苦历程和伟大胜利,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同时,红色场馆的建设也有助于推动地方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实现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的良性循环。

(汝州市老促会 闫景铂)

责任编辑:李韵

扫码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