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nlqw.com

网站首页/乡村振兴/乡村振兴老区行
乡村振兴老区行

特色产业话“老区” 老区振兴展新貌

发布时间:2024-11-28 10:24:37  浏览量:59




特色产业话“老区” 老区振兴展新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继续加大对革命老区的支持,形成促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近年来,叶县县委县政府先后制定了《叶县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实施方案》《叶县乡村产业振兴五年行动计划》《关于支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叶县“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南部山区乡村旅游规划》等一系列方案、规划,支持革命老区产业融合发展,统筹加大对革命老区的支持力度,以特色产业为显著特点,深度融合老区发展,十个老区乡镇齐发力,依托特色产业,坚持目标导向、特色导向、提质导向、市场导向科学制定措施,破解关键环节,拓展电商平台,将特色产业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巩固强化脱贫成果,书写了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真经”。

一方面农业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当前,社会对食品粮食安全达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作为农业大县,又是革命老区县,县委县政府一直在特色产业上下功夫,重引领,强扶持,在主打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打造农业强县的同时,具有地域特色的各类现代化农业产业园,食用菌产业园,金创富硒小麦产业园等特优产业均已竞相崛起,引领发展态势。智慧农业新型农业模式逐渐走向普及,物联网已得到广泛应用,已形成或大或小规模50余家,种植面积达40多万亩。“马湾白桃”、“张武岗红薯”被国家农业农村部、国家知识产权局认证为地理标志农产品,涉及4个乡镇,41个行政村,种植规模达15万亩。新认证绿色食品、名特优新产品18个,种植面积达38万亩。比如,革命老区龙泉镇草厂街村成立“叶县绿筑菌业有限公司”,企业生产技术先进,产品市场份额稳定,形成“秸秆(畜禽粪便)→隧道发酵→培养基料→恒温车间→高效出菌→废料回收→复合生态肥→肥料还田”绿色产业链条,利用龙泉乡草厂村(食用菌)成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契机,投资2.45亿元规划建设1座占地近千亩的现代化产业园区,1XY”模式为指导,联村共建、抱团发展,实现产品“鲜菇内销,干菇外销”双循环营销模式,年产各类菌菇10000吨以上,产值1.3亿元,成为全县食用菌产业发展主平台、科研主阵地、展示主窗口间接带动就业5000人务工,13个乡镇,43个村集体共同受益,同时带动物流包装、秸秆回收、有机肥料转化加工等全产业链发展,依托食用菌产业,草厂街村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并成功跻身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之列。除此之外,其他老区乡镇特色产业发展也呈现出多点开花、齐头并进的局面:2022年,叶县常村镇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2023年,叶县河南千村堂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申报第八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任店镇成为省级农业产业强镇;红九军诞生地辛店镇南王庄村,做强做大地理标志农产品“张武岗红薯”产业,成立了“河南尧松有限公司”,立足区域特色优势,打造特色农业品牌,形成了从红薯种植,淀粉制作,粉条加工到销售的全产业链,利用电商平台,超市定供,年销售额200余万元,安排农村剩余劳力40余名在家门口就业,集体年收入达30万元;田庄乡东李村采取“村集体+公司+农户”模式,建成温室47座,大拱棚13座,冷棚46座,现代保鲜红薯窖1座,种植“烟薯25”、西瓜红优质红薯、草莓、优质水果番茄、秋月梨等,同时,依托返乡创业青年徐广亮和景奇在道庄现有的草莓种植温棚基础上,再投资800万元,新建大棚46座,与“嗨!果儿”合作种植精品五彩番茄、草莓,连接东李产业示范园,形成规模效应,安排剩余农村劳力、季节劳力500余人就近就业,年人均务工收入达万元。

另一方面红色文旅产业势如破竹。叶县红色资源深厚,红色故事丰富,红色人物众多,红色基因正脉相传。30年来,叶县老促会始终坚持“七字”宗旨,即:宣传、调研、办实事。从脱贫攻坚工作伊始,叶县老促会深刻认识到,产业发展,是革命老区摆脱贫困走向振兴的根本,没有产业发展,就没有一切。而红色产业又是独天独厚的历史资源优势。30年来,叶县老促会经常深入老区村进行调研走访,摸清困难问题,发展瓶颈,潜在优势,开拓目标,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共撰写“关于叶县老区红色产业开发利用的调查报告”等30多篇,有很强现实性、针对性、可操作性,为县委县政府工作决策起到了重要参谋作用。同时,针对老区产业发展上回乡创业的先进人物、致富带头人翟国松、李运山等典型事迹进行采访报道20余篇,有力推介了老区发展动态,增强了工作影响力,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关注、参与老区振兴工作的浓厚氛围,实现脱贫致富和老区振兴的共同发展。

近年来,叶县老促会在红色场馆建设研学基地建设项目落实上,也充分考虑特色农产品的展销跟进介入。设专场、布专柜、丰富红色旅游服务,提高红色旅游质量,为红色旅游者提供“受教育,长知识,有捎带,留念想”的红色旅游优质服务。老区夏李乡定期举行特色农产品电商带货直播销售活动,土鸡、土鸡蛋、山野菜等30余种土特产成了网销“香饽饽”,为老区群众开辟了新的创收市场。2023年,叶邑镇、旧县村分别成为河南省首批千年古镇、古村落,常村镇、夏李乡成为省级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依托浓厚的红色文化,以打造康养示范村为标杆,从“红绿融合”到“红绿生金”,走出一条集红色教育、竹林妙景、特色餐饮、旅游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综合发展道路,特别是叶县一号公路(又称“彩虹公路”)遇山劈路,遇壑架桥,依山傍水,乘山势而腾,随地势而舞,有红色驿站可观,有古长城遗迹可赏,可到“莲花庵”民宿小憇,可登望夫石山观景,由此,叶县1号公路获评首届河南最美公路。山水“生态游”,红色“研学游”,乡村“休闲游”逐年火爆,年接待游客525万人次,旅游收入18.4亿元。带动电商交易18.5亿元。老区特色产业为壮大发展县域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叶县老促会 宁献业 焦国安 乔磊)

责任编辑:李韵

扫码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