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始县老促会在“行”中彰显作为
张家江 固始县老区建设促进会副秘书长
今年以来,固始县老促会紧紧抓住“乡村振兴老区行”关键在“行”这个重点,以措施“可行”、成效“真行”为基准,制定了《固始县老促会“乡村振兴老区行”实施方案》,并在实践中坚持以“乡村振兴老区行”为抓手,围绕全县大局,突出固始特色,着力在“争取更大作为”上用劲,实现了活动开展有声有色和工作推进成果丰硕的两大目标。
老区宣传“行”在“广”上。把实现老区宣传全覆盖,扩大老区宣传广度作为突破口,当好革命老区“宣传员”。目前,已编发信息、刊发文章等32篇(期),较上年增加7篇(期);举办老区革命史报告会11场次,开展赠书活动5次,合计较上年增加6次。在《中国老区建设》刊发宣传固始老区文章1篇,向县直各单位、各乡镇及社团组织发送《闪光的足迹--固始县革命遗址简介》2000册、在《中国老区网》编发信息11篇,首次编制了《河南省固始县“全国老区信息管理系统基础信息”》,工作质量全面提升。由于老区宣传工作成效显著,在今年全国老区宣传工作会议上,固始县老促会荣获“全国老区宣传工作特等奖”,有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荣获“全国老区宣传工作优秀奖”。

调查研究“行”在“真”上。围绕确定的“乡村振兴老区行”6个调研课题,以用好“深、实、细、准、效”五字诀和敢于讲真话、反映真实情况为基本要求,在全县老促会系统组织开展了大调研活动,共形成调研报告43篇,不仅在数量上实现了成倍数增长,而且在质量上有了明显提升。其中,《关于我县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情况的调研报告》已呈报县委政府和上级老促会,以此报告为基础,由汪保俊会长撰写的《固始农民增收进入“快车道”》在2024年第9期《中国老区建设》刊发;乡村振兴调研成果之一《庭院“方寸地”变作“聚宝盆”》被市老促会刊发全市借鉴;全县乡镇老促会撰写的调研报告共选入《固始县“乡村振兴老区行”乡镇老促会调研报告汇编》33篇,该《汇编》在发送全县交流、参考的同时,报送县领导及上级老促会,在县内外获得了较高评价。

铭记历史“行”在“实”上。面对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任务艰巨的实际,突出史料真实性原则,着力在取得实效上下功夫。在持续开展普查成果考证、永久性标志建设等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的同时,完成了《闪光的足迹--固始县革命遗址简介》出版和发送任务;全面启动了编纂固始老区史典,目前已进入第四稿校改阶段;完成撰写《大荒坡农民暴动专题报告》和《立志救国 青史垂名—江梦霞烈士传略》等协助编纂《三一八·大荒坡暴动》任务,该书已刊印并发送全县;固始县苏维埃纪念馆整修提升项目全面竣工;对固始老区重大历史事件、革命遗址、红色纪念场馆、革命斗争历史图书、著名革命历史人物及不可移动红色资源、可移动红色资源、红色非物质资源等,以“固始老区”和“红色资源”为主题,首次进行了系统整理并建立了电子文档。

为民办事“行”在“心”上。心系老区,心系老区人民,一心一意、真心实意为老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一是先后组织开展对关心老区建设的老领导、老专家、老同志和部分近年受捐助贫困大学生家庭等走访慰问活动5次,为他们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二是开展“关爱你我他(她)•温暖千万家”公益活动,看望慰问贫困户及下岗职工和老区困难群众代表,为他们送去了棉被、大米、面、食用油及水果等慰问品和美好祝愿。三是开展多种帮扶活动。推荐申报固始县职业教育中心和职业中专为革命老区职业教育先进院校;选送河南米歌食品有限公司主播饶格格参加河南省老区新农人女主播培训班;选报固始县世纪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为第一批参加中国老促会职教的学校,并参加全国革命老区职业教育工作观摩交流会;推荐申报丰港乡中心卫生院、柳树乡卫生院、固始县中医院、汪棚镇中心卫生院等9家医院报名参加“老区医院创新管理人才培训班”。四是开展“情系老区·公益助学”活动。经按条件筛选,推荐申报信阳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选派的9名教师参加“情系老区·技能圆梦”汽修教师免费培训;积极申报老区贫困学生免学费指标,胡族铺镇王湖村考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的李仪雯和李店镇老李集村考入河南师范大学的屈明洁获批在校4年学费全免。五是持续推进苏信对口合作助学项目。2024年苏信合作弘化家园·大湖爱心助学项目实施,发放捐助资金16.6万元,较上年增加6.72万元;捐助石佛店镇在校学生160名,较上年增加68人。

发展特色产业“行”在“助”上。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以助力乡村振兴为重点,帮助经营企业解难题、求发展,积极做好特色产业发展推动工作。在对优势特色产业、主导产业发展现状、发展规划、发展前景等情况进行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建立了1个乡村振兴示范区、34个示范引领村建设档案。将特色产业发展作为调研的关注点,在大调研活动中,选择对八里堰特色生态农业、迎河柑橘、大别山陶艺文化旅游、优质小麦种植基地等5家经营企业进行了专题调研。以10个企业理事单位为重点,开展走访企业活动,建言献策,帮助企业开阔工作思路。配合牵头组织部门,动员和引导县域内30多家各类经营主体参加不同层级的对接会、农博会、交流会等,学习经验,扩大宣传,助力“固”字号特色产品走出去,为固始特色产业发展增添新动能。

(责任编辑:朱俊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