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军人李快廷:永葆军人本色 践行担当使命
6月7日、8日两天,济源市高级中学考点外,北海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的“高考爱心服务车”一直停在这里为考生和家长服务,而今年51岁的李快廷也是其中一员。
“我不仅是一名退役军人,还是一名共产党员,为考生顺利考试出一份力我很高兴。”李快廷以实际行动让考生和家长们感受到来自退役军人的关爱与温暖。
戎装虽脱,初心不改;岗位不同,奉献依旧。据了解,自李快廷2004年转业到地方工作后,不但在工作上兢兢业业,而且在疫情防控、“党群连心工程”、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方面也作出了贡献。连续5年获得“河南省老区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20年被济源示范区评为“最美退役军人”,2021年被北海街道评为“优秀志愿者”,2022年获得济源示范区“五一”劳动奖章。
93篇“民情日记”记录他服务居民的点点滴滴
作为济源市老区建设促进会办公室副主任的李快廷,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还是北海小区两个单元24户居民的党员联系人。他每星期都要开展逐户走访,实地了解居民家中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他的“民情日记”里记录着这24户居民的基本情况以及为居民办实事的点点滴滴。
“2022年1月27日,走访对象夏XX反映问题:1.树枝打到窗户的玻璃,没人管;2.家里装修的垃圾咋处理,希望找个地方把垃圾倒掉。解决问题结果:1.经问物业修剪树枝一事,回复是自行修剪。我借来高枝剪动手把打到窗户玻璃的树枝修剪好,并让群众检查是否妥当、满意;2.与物业协调,群众装修的垃圾找到了合适的存放地方。”
“2022年3月16日,走访对象史XX反映问题:自己家里电线短路,找谁上门修?解决办法:联系负责辖区电管员了解情况,请电工到群众家查明短路原因,更换电路配件调试好后,我和电工安心离开。”
……
从1月至今,李快廷的“民情日记”记录了93篇。乍一看,这些都是琐碎的小事儿,可对他来说可是关乎居民切身利益的大事。“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帮助群众协调解决事情可以实现一个党员的价值,不但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越来越好,而且群众的幸福指数也越来越高。”李快廷在“民情日记”里这样写到。
此外,自从疫情发生以来,李快廷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加入志愿服务工作,为社区居民送上疫情防控宣传材料,指导居民做好自身防疫工作,引导居民正确理解、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被北海街道评为“优秀志愿者”。
“一日从军,终生跟党走。为党分忧,为民服务,为社会做贡献是退役军人的自觉行动。”李快廷说。
创新高山蔬菜扶贫模式,助力山区农民增收
因工作关系,李快廷经常会深入山区调研,帮助山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为促进山区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牵线搭桥。
“为推进产业扶贫,助力乡村振兴,近几年,我们推广了节能环保半气化炉具,创新高山蔬菜扶贫模式,考察并引进高效适地经济作物,这些都取得了显著成果。”李快廷说。
2016年,他在山区调研时发现一些村民用的炉具既不环保又不安全。于是,他把此事记在心上,并四处走访,终于寻找到了一家节能环保半气化炉具企业,并向村民们推广。经协调,每台政府定向补贴200元,群众负担200元,村民们一下报了4250台。村民们使用后受到广泛好评,说“这炉具既经济又实用”。李快廷很是欣慰。
产业扶贫最主要的目的是在于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变“开发式”扶贫为“参与式”扶贫。为此,他创新高山蔬菜扶贫模式,参与实施丘陵山区露地越夏番茄优质高效栽培项目,带领技术人员开展集中培训40多场次,使山区群众掌握了实际操作技能。仅王屋镇推广种植面积就达到1.5万亩,农民增收1.2亿元。王屋镇罗庄村因种植西红柿而脱贫,现已成为王屋山区一个主导产业。该项目因此获得河南省科学技术成果奖、济源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考察引进高效经济作物。他经过多方考察从外省引进“巨菌草”种植技术,在林科所试验栽植成功后,在王屋镇西门村推广种植,已被林山村香菇种植户选用,粉碎后代替木屑培植香菇,不仅使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也避免了乱砍滥伐林木现象的发生。目前种植规模正在扩大,发展前景很好。
他不仅工作上乐于奉献,在生活中他也是有爱心的人。去年“十一”,他去承留镇山坪村游玩时发现路边“酿制纯正好蜂蜜,缔造绿色健康新生活”“茶水免费,游客歇脚”……这些温馨的横幅、标牌,不时映入眼帘。他出于好奇找到了喝茶水免费的地方,原来是一个养蜂基地的,是承留镇山坪村80后的李会林夫妇建的。
在得知这两年由于疫情影响,李会林夫妇的养蜂基地蜂蜜滞销。于是他回家后发动亲戚朋友买蜂蜜,并在自家设点帮助他销售蜂蜜。李快廷隔一段时间就会去基地看看,了解蜂蜜销售情况,出主意想办法,这让李会林夫妇很是感激。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面对群众的困难李快廷总是乐于伸出援手,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职责。
挖掘文化资源,扩大济源老区影响力
因工作成绩突出,济源市老区建设促进会曾连续4年荣获全国老区宣传工作“一等奖”。获此殊荣,李快廷功不可没。为扩大济源老区影响,挖掘老区文化资源,李快廷先后协调百余篇稿件在《中国老区建设》《河南老区建设》、中国老区网、河南老区网站等媒体发表,宣传济源老区开发建设和扶贫攻坚成果,展示老区的美好形象。
由于他宣传工作及时到位,准确无误,济源老区宣传工作多次受到上级嘉奖。
他是济源老区的宣传者,立足本职,敬业奉献;他是红色精神的传承者,爱党的初心不变;他是积极投身公益事业的热心人,用大爱化做行动,用爱心温暖他人。他展现了退役军人永葆本色、勇于奉献的优秀品质和良好精神风貌。
(济源市老促会)
责任编辑:李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