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驻马店市“中国药谷”建设情况的调查
省老促会
驻马店是大别山革命老区的组成部分。近年来,驻马店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依托丰富的食药资源和较强的原料药生产优势,抢占“大健康”产业发展机遇,作出了举全市之力打造“中国药谷”的重大决策。“中国药谷”进展情况如何?有关方面可否助上一臂之力?带着这些关切,最近在省老促会副会长、省军区原司令员卢长健的带领下,我们到驻马店市进行了调研。总的感觉是:成效已经显现,仍需久久为功。
一、基本情况
2021年11月26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在驻马店市举行关于“中国药谷”建设的新闻发布会,标志着“中国药谷”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驻马店市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中药资源丰富,品质上乘,全市有各类中药材约2000种,常年种植面积24万亩,其中夏枯草、鹅不食草,白花蛇舌草产量分别占全国市场供货量80%、70%、50%以上,玉米产量常年保持在50亿斤,在保证饲料供应的同时还可作为生物药原料,发展中药等相关产业得天独厚,可有效带动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企业增效。这是驻马店打造“中国药谷”的比较优势。
经过多年的努力,驻马店培育了天方药业、华中正大等200多家医药生产企业,已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河南省心脑血管药物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兽用生物合成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生化制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30余家科技研发平台。合成原料药、发酵原料药、医药中间体等生产能力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天方药业的螺旋霉素系列产品国际领先,华中正大金霉素预混剂销量全球第一,河南丰惠与北京盛诺基联合研发的一类新药“淫羊藿素(阿可拉定)软胶囊”被认为是继青蒿素之后中药现代化的又一重大突破,建成面积5平方公里的驻马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物医药园区是经河南省政府批准设立的医药专业园区,全生命周期医药产业发展体系初步形成,承载能力明显增强。这是驻马店打造“中国药谷”的底气所在。
对全球医药市场特别是生物医药市场充满信心,对国家推进健康中国、支持中医药发展充满信心,对驻马店市原料药、康复辅助器具等优势产业在绿色发展和老龄社会必然大有作为充满信心。这是驻马店打造“中国药谷”的基本逻辑。
按照驻马店市“中国药谷”产业发展规划,将构建“一核四极多点”产业发展新格局,“一核”即以驻马店市高新区为核心打造“中国药谷”高质量发展驱动核,“四极”即以确山、新蔡、泌阳和驻马店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重点打造“中国药谷”新一轮快速发展增长极,“多点”即推动其他县市发挥自身优势,建立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大力发展深加工,整合相关资源,打响驻马店市“中国药谷”区域品牌。
规划分三步走:到2023年底,全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超过150亿元,在全市9大产业集群中地位凸显;到2025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超过500亿元,在原料药、医药中间体、现代中药、医疗器械、康复器具、农药兽药、普惠养老等领域形成特色优势,驻马店市成为河南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核心区;到2030年,驻马店市形成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中国药谷”品牌叫响全国。
二、做法成效
驻马店把建设“中国药谷”作为再造医药产业发展优势的重要抓手,作为补工业短板的突破口,作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实现换道领跑的重大举措,澎拜起势,强力推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一)坚持高位推动,领导力量顶级配置。市委、市政府把“中国药谷”建设作为驻马店的“一号工程”,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四大班子领导担任组长的原料药及成品药、中医药、农药兽药、医疗设备、普惠养老、康复辅助器具、服务保障等7个工作专班,明确各县区、各功能区、相关市直单位职责,实行周例会、月通报、双月推进、半年观摩、年终考核工作机制,合力推进“中国药谷”建设。出台《驻马店市现代生物和生命健康产业发展行动方案》《驻马店市“中国药谷”产业发展规划》《驻马店市生物医药产业链现代化提升方案》等文件,为“中国药谷”建设提供政策支撑。
(二)坚持项目为王,相关产业加速聚集。聚焦延链补链强链,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一是压实相关领导和部门的招商责任。紧盯医药产业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千方百计捕捉招商信息,经常走访对接潜在合作伙伴,积极寻找合作机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带队赴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特别是全国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地江苏省开展招商活动,签约一批知名药企,中国通用、中国中化、华润集团、中国中药控股等“国字号”企业纷纷入住驻马店。二是创新招商方式。深化展会招商。成功举办豫苏医药产业合作专题对接活动、第41届康博会、中国药食同源发展论坛暨“中国药谷”首届创新发展峰会、“中国药谷”专题推介会等活动,第25届农加会期间举办“中国药谷”创新发展论坛、“中国药谷”专区展,累计签约项目87个,总投资550.6亿元。借力以商招商、专业机构招商。高新区先后聘请河北省河南商会会长等15名招商大使,委托苏州曦尔利企业管理公司等专业机构招商,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今年以来已签约项目25个,总投资195亿元。三是建设“超级工厂”筑巢引凤。该项目与江苏省产业研究院合作,占地520亩,总投资50亿元,按“1+N”模式建设,即“1系列共享配套设施+N个标准化生产车间”,减少企业前期投入,实现轻资产运营,企业可以拎机入住。项目一期已于9月28日举办企业入驻仪式,10个标准化车间入驻完毕,由江苏国华医药科技园有限公司负责运营。二期已开工建设,全部建成后可入驻30家医药中间体生产研发企业,力争打造成为集新原料药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一流工业园区。四是项目建设势头强劲。生物医药、农药制剂、兽药、医疗器械、康复辅助器具5大产业园建设全面铺开。天方药业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启动了总投资30多亿元的原料药分厂搬迁项目,又投资5亿元建设中药生产项目,为驻马店市“中国药谷”建设提速加力。总投资106亿元的河南金玉锋大健康生物产业园一期于今年5月建成投产,产品广泛应用于畜牧养殖、饲料添加剂、医药、保健品等多个行业,预计年加工转化玉米360万吨。爱民药业引进7条价值5000万元国际先进的全自动化智能生产线,实现了中药制剂全流程智能管控,提高了生产过程中药品一致性和稳定性。泰康阳光医疗器材创造了“出道即巅峰”的佳绩,迅速成为全省最大的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展示、生产、销售、研发、培训综合基地。在其带动下,产业链上下游10余家企业正在有序向驻马店转移。
(三)坚持创新驱动,研发成果大量涌现。“中国药谷”(驻马店)研究院、中国医药天方药物研究院、正大生物研究院等一批创新平台建成投用,全市生物医药领域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2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1家,打造了2个国家级、17个省级、54个市级研发创新平台。聚焦生物医药领域,与清华大学、中科院等国内外40多个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深度合作,吸引施一公、陈芬儿、刘昌孝、于金明、励建安等院士团队加盟助力。大部分医药企业都有自己的研发机构,都开展了研发活动,在工艺技术开发和新品研发方面都有自己的拿手好戏。天方药业2022年研发投入1.2亿元,预计2023年研发费用投入达1.5亿元。华中正大投资6000万元组建正大生物研究院,获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中国药谷”(驻马店)研究院成立以来,与天方药业、立诺制药、后羿制药等十多家企业开展多个新产品研发与关键技术研究。龟鹿药业集团设立有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主导发起中国中药协会“龟甲胶、鹿角胶的质量规范”团体标准。河南立诺制药有限公司已经储备了多种头孢系列产品的工艺技术,并且开发出了降糖类原料药恩格列净、达格列净及其关键中间体的工艺技术。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淫羊藿素(阿可拉定)软胶囊于2022年1月10日正式上市。政府部门牵线搭桥,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如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围绕原料药企业需求,主动与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联系对接,通过该协会使天方药业、华中正大掌握了“直接发酵法合成茶氨酸技术”“生物法制备丙谷二肽”“发酵过程工艺优化与智能控制技术”“工业发酵过程工艺放大关键技术”等关键实用技术,促进了企业提质增效。
(四)坚持改革牵引,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近年来,驻马店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整合“一件事一次办”业务流程,实现全流程办结时限压缩80%,申请材料减少40%,企业不动产登记2个工作日可办结,电力、用水、用气1个工作日可办结,大幅度提高了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全程可办率,减少政务服务事项跑动次数。率先在全省建立首个工程项目审批全流程可视化监管系统,工程建设项目开工审批总时长压缩至30个工作日以内。用地审批由县区直报省自然资源厅,实现“土地等项目、拿地即开工”,项目签约90天可拿地,拿地5个工作日可开工。全市“不见面审批”事项占比100%,行政许可类“即办件”占比95.68%,指标排名全省第1,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保姆式服务,让投资者办事一路绿灯、事业一路高歌。
(五)坚持服务至上,保障工作有力有效。强化要素保障,让要素跟着项目走,重点解决好钱、地、人等问题。一是强化资金支持。设立“中国药谷”项目资金池,用于工业项目土地出让前期费用,资金池额度保持3亿元。发行专项债券2.9亿元,保证了高新区中国药谷“超级工厂”(一期)、(二期)项目建设。注册设立了医药投资基金,总规模30亿元,包括20亿元的“驻马店市药谷医药新兴产业投资基金”和10亿元的“驻马店市大健康产业并购投资基金”。二是保障用地需求。按照“规划引领、主动对接、提前介入、优化流程”的原则,将“中国药谷”四个园区(生物医药、兽药、农药制剂、医疗器械)2402亩项目用地纳入成片开发方案,保障了康拓森、天方药业、立诺药业、宇创褀忻富(御医堂)、美森药业等企业项目用地需求。三是创新人才服务。联合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河南金玉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共同向教育部申报中国国际农产品加工产教联合基地,通过共建专业、课程、教材、实训基地、产业学院等形式,培养医药和农产品加工专业技术人才,今年实现了首届招生,预计2025年学生入驻,产业园规模达到5000人以上、服务企业500家以上。成功举办“中国药谷”专场直播带岗活动,通过主持人与企业代表就企业文化、行业前景、招聘需求、成长空间、薪酬待遇等方面的深入交流,视频浏览突破10万人次,线上线下达成就业意向420人,受到招聘企业和求职者的一致好评。
三、几点建议
驻马店市“中国药谷”建设开局良好,成绩有目共睹,未来前景可期。但与武汉光谷等省内外先进典型相比,与社会各界心目中的国家级产业发展高地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为此,我们建议:
(一)持续关注“中国药谷”建设。“中国药谷”建设为推动驻马店经济高质量发展、展示驻马店崭新形象提供了良机,也事关河南发展大局。“中国药谷”是发展愿景,得到国家级权威部门的冠名认可,经得起时间和市场的考验,才有意义。发布了就是宣誓了,叫出去了就不好再改口了,上墙了就不好再拿下来了。重大决策不要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能一遇到困难就半途而废,就降低成色。建议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继续关心关注“中国药谷”建设,定期对进展情况进行评估,及时研究解决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通过若干年持续不断地努力,把驻马店建成名正言顺、名副其实、名扬天下的“中国药谷”。
(二)加快出台支持“药谷”建设的一揽子政策。驻马店同信阳一样都是全域革命老区,要认真借鉴国家及省委、省政府对信阳市的支持政策,把推动“中国药谷”建设作为支持驻马店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建议省级层面尽快出台《关于支持驻马店加快发展现代医药产业的若干意见》,在省级权限范围内最大限度给予倾斜支持。推动河南省生物医药新材料政府引导基金及其子基金加强与驻马店市的对接合作,加大对相关企业的投资力度。省发改委、工信厅、财政厅、科技厅、商务厅、农业农村厅等相关部门要突出关键,抓住重点,确保支持政策落到实处,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
(三)支持驻马店打好地道中药材这张王牌。要加强政策指导和技术支持,推动驻马店引进大型中药材种植、加工龙头企业,推行“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建设中药材产业基地;发挥丘陵、山地优势,促进中药材种植“进山入林”,稳定种植面积;引导企业和农户严格遵守《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积极推进产地道地化、种源良种化、种植标准化,加大道地药材和优势品种药材保护和繁育力度,着力避免和解决品种退化、产区转移等问题;积极申报国家地理标识保护产品,争创名牌产品,提升道地药材品牌价值。
(四)支持驻马店夯实“中国药谷”产业支撑。充分发挥省委决策咨询委员会的作用,立足驻马店,放眼全世界,加强“中国药谷”建设和大健康产业顶层设计,高位嫁接传统产业,抢滩占先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实现优势再造。要支持驻马店大力开展委托招商、股权招商、“飞地”经济招商,引进一批龙头型、链主型、基地型企业。推动中原医学科学城与驻马店“中国药谷”建立协作发展机制,开展园区共建、合作招商、承接产业转移和成果转化等活动,实现产业链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推动医药产业集群发展、链式发展,引导企业之间就地就近加强合作,加快数字化改造,积极融入全球或区域性医药产业分工体系。
(五)支持“中国药谷”提升创新能力。要支持驻马店争取各类国家级、省级创新研发平台以及新型研发机构落户驿城,加快引进和培养优势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协同创新中心。郑州大学、河南省科学院、河南省医学科学院等高校院所要加强与驻马店合作,围绕医药关键技术和新产品进行协同创新,促进科研成果通过“中国药谷”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支持驻马店有重点地引入一些医药研发生产外包服务平台(CDMO平台)或机构,为企业注册申报提供专门服务。建议省药监局在驻马店设立审评/审批/检验服务工作站,加强工作指导。支持建立生物医药人才专项基金,实行个税减免、住房补贴、优先评选劳模等更具吸引力的优厚待遇,采用柔性引进和全职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引进生物医药领域高端人才。加大中医药人才培养力度,借鉴广东省的做法,在中医药人才评选、科学研究、职称晋升等方面实行计划单列、单独评价。加大对本省医药企业的服务和支持,推动“豫材豫用”,适时组织多种形式的供需对接会,在同等条件下,引导本省医疗系统优先采购本省医药产品,帮助本省医药企业不断开拓市场。
(责任编辑:李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