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县:弘扬红色文化 助推乡村振兴
摘要:开封市杞县大力推进红色美丽乡村建设,弘扬革命精神,打造红色名片,依托“红色文化+乡村旅游+特色产业”模式,带动百姓致富,助推乡村振兴。
背景
开封市杞县是水东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是河南省14个一类革命老区之一。为示范带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深入扎实开展,以红色精神的赓续传承不断激发广大群众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磅礴力量,杞县大力弘扬老区精神,积极保护和修缮革命遗址,持续推进革命老区建设。本文以五里河镇陶陵岗村为例,探讨依托红色美丽乡村建设,推动乡村振兴。
做法
一、挖掘红色资源,打造红色名片
一是保护红色遗址。陶陵岗阻击战属解放战争时期豫东战役第二阶段睢杞战役的西线阻击战。1948年6月日,华东野战军10纵83团奉命固守陶陵岗一带,阻击国民党邱清泉兵团东进,掩护我华东野战军在睢县龙王店附近围歼国民党区寿年兵团,当时战况甚是惨烈,阵地几易其手,至7月日胜利完成阻击任务。目前战时建筑保存完好的主要有两处,建筑墙体上均有战时留下的弹痕。杞县依托战时建筑,围绕陶陵岗阻击战红色资源,以“陶陵岗阻击战纪念馆”为红色资源主体,修缮阻击战寨墙,建设红色主题文化广场,做好红色文章。
二是追寻历史故事。在改善硬件设施的同时,注重软件提升,用革命老物件和革命故事擦亮“红色”底蕴。目前,收集革命相关物件,包括军用大刀、解放军枪炮弹壳、战场急救包、钢盔、枪套等革命遗物42件,收集和陶陵岗阻击战相关的民间故事29个。
三是做好红色宣讲。一方面,动员本村革命先烈的后代担任义务讲解员,结合革命亲属经历讲好红色故事。另一方面,从全县抽调优秀青年干部到纪念馆轮流担任讲解员,建立了抖音账号“陶陵岗故事”,目前培养了一批“金牌讲解员”,拍摄上传革命故事微视频40余段。
二、建强红色党组织,壮大人才队伍
一是严格党组织生活。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批评与自我批评、谈心谈话等优良传统和组织制度,不断增强党内政治生活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力争使每名党员都能做到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切实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
二是健全督导机制。按照“夯基础、促提升、创特色”的总体思路,落实主体领导责任,县乡两级开展经常性督导指导,筑牢陶陵岗村“红色堡垒”,树好“先锋旗帜”。
三是建强人才队伍。以人才振兴为重要抓手,将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坚持引育并重,从大学毕业生、致富带头人、外出经商返乡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人群中培养选拔,储备村级后备干部力量。努力将综合素质好、群众威信高、致富带富能力强的优秀人才纳入基层治理队伍。
三、发展富农产业,提升百姓收入
一是建设果蔬大棚项目。以“红色”带动“绿色”,致力让红色文化“活”起来,特色产业“强”起来。依托陶陵岗村红色资源及区位优势,在本村及周边村庄,建设果蔬大棚项目。果蔬大棚项目产权归村集体,采取村集体固定资产出租的经营模式,出租给本地的种植能手,由其负责日常运营种植,脱贫群众通过分红及务工的方式提升收入。
二是发展“红色文化+乡村旅游+特色产业”模式。与河南大学文旅学院合作,着力打造杞县红色革命名片,大力发展教育培训、素质拓展等红色文化旅游产业以及观光采摘、乡村民宿等绿色生态产业。改造废弃坑塘,种植莲藕共计3.5亩,打造莲花观赏景点。引导群众发展种养殖业和食品加工业,目前已流转土地500亩,新获批300亩蜜瓜种植项目。利用本村石磨技术和资源,发展传统手工作坊24家,推行石磨碾馔、石磨香油规模化生产,培育独具特色的食品加工产业链条。
四、强化乡村治理,改善人居环境
一是提升治理水平。健全网格管理,创新完善“党支部-党小组-党员联系户”的村党组织体系,提升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精准化、精细化水平,确保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村。规范“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成立乡贤会等村民自治组织,形成“群众议事、乡贤主事、网格管事、全民参与”治理模式,引导村民参与红色美丽乡村建设和日常监督管理。推动文明乡风建设,以弘扬红色文化为切入点,将人民军队“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编唱成村规民约。规范文化习俗、家风家训,乡村治理从“村里事”变成“家家事”。
二是改善人居环境。邀请省城乡规划研究院对村庄开展专业、系统规划,编订《杞县五里河镇东陶村红色美丽村庄规划》,实施通村及村内道路建设、绿化工程。目前已新建水泥路49314平方米,街道种植树木2万棵,铺设草坪8000平方米,打造微地形景观6500平方米。大力推进“一宅变四园”,在纪念馆周边改造连片空心院45座,形成连片的游园,建成协商议事小院300平方米,院内融入石磨、麦囤、铁犁、陶罐等农耕文化元素,彰显豫东文化特色。
成效
陶陵岗村红色美丽乡村的建设,不仅传承弘扬了老区精神,也有效带动了周边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加了群众收入,助推乡村振兴迈上新台阶。一是带动了产业发展。红色美丽乡村建设促进了交通、住宿、餐饮、娱乐、农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解决了当地劳动力就业问题,对加速地方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有积极的意义。二是提高群众收入。红色旅游推进果品采摘业、民俗旅游业、休闲观光业的发展,农民不再单纯的依靠务农增收,在家门口也可以从事第三产业,人均年收入显著增加。三是助推乡村振兴。红色美丽乡村的建设,发展壮大了产业,汇聚培养了人才,传承弘扬了文化,保护改善了生态,建全加强了组织,推动乡村振兴实现了新发展。
(责任编辑:李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