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老区工作需要 提升老区服务能力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老区建设促进会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老促会成立于1997年,现有市、县(市)区老促会驻会人员58人,兼职和非驻会人员32人,其中市老促会有驻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7人,在岗工作人员4人。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在上级老促会的关心指导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老区的重要论述,不忘初心使命,不断加强老促会自身建设,强化自身责任担当。目前,全市老促会队伍基本稳定,结构不断优化,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已成为全市老区振兴发展的重要促进力量。市老促会多次被评为全国先进老促会、全省先进集体和集体标兵。市、县(市)区两级老促会先后有168人次受到国家、省老促会和当地党委、政府的表彰。同时还涌现出像飞鹤乳业、岳式兄弟等一批支持老区发展建设的社会力量先进典型。
一、提高政治站位,在服务大局上有所作为。老促会是党委政府老区工作的参谋和助手。其职能定位要求老促会必须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老区的重要论述,提高政治站位和大局观念,努力增强老促会做好老区工作的思想自觉和政治自觉。我们的主要做法概括为三句话:即强政治、立精神、有大局。强政治,即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老促会自身建设的首位。在全系统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不断强化“两个维护”“两个确立”的政治站位,开展政治纪律学习和“两学一做”教育。印发并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老区重要论述选编》读本。组织“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活动,确保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立精神,就是坚定地树立中国老促会提出的“无私奉献、夙夜在公、开拓创新、勇于担当、艰苦奋斗、植根于民、团结协作、同舟共济”的老促会精神,要求全系统一定要把老促会精神践行好,以实际行动赢得各级党委、政府的信任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在打赢老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展示风采。有大局,就是适应新时代、新任务需要,及时把老区工作融入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之中。2007年,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我们集中力量就老区新农村建设开展调研,市委、市政府根据我们的调研建议下发了《关于加强革命老区新农村建设的决定》,中国老促会和省老促会给予充分肯定。2012年,市委、市政府在编制“十二五”规划中,根据我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向各县(市)区、各部门批转了我们《关于制定革命老区“十二五”扶贫解困规划的建议》,作为地方政府“十二五”规划的子规划同步实施。2015年末,中办国办64号文件下发,标志老区事业和老促会工作重心跨入新时代。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及时明确要求,要进一步加大对老区开发建设支持力度,把老区脱贫纳入全市脱贫攻坚重中之重。近三年,我们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大局,先后完成加强农村党建引领,促进农民增收、重视农村空巢村现象和发展红色文化旅游等调研报告,受到市领导肯定,并批示有关部门与市老促会做好工作对接。
二、强化务实作风,在履职尽责上有所作为。多年来,围绕全心全意为老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我们秉承真、实、亲、合的理念,在履职尽责上倾力而为。真,即对老区有真心,投真情;实,即为老区办实事、做好事;亲,即视老区人民为亲人,如一家;合,即与多方形成合力,增强加快老区建设的推进力。一是挖掘和保护好老区历史遗址、遗迹。全市抗日战争时期的59处革命遗址、遗迹得到全面修缮和保护,其中有19处已经建成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近三年,全市又挖掘和新建了泰来“张平洋纪念广场”,克东“赵忠良纪念馆”、依安“革命英雄纪念馆”、讷河“抗联红色展”等红色展馆。二是全力搜集整理历史资料,编撰老区革命斗争史发展史。全市共完成《老区革命斗争史》31部,约670万字,发展史12部,约220万字。反映革命老区历史史实和革命英烈光辉事迹的书籍60余部,其中《西满英烈》一书有近200万字,专门为200位西满英烈人物独立立传。创作反映老区历史和历史人物的文学作品30余部,约800万字。还编撰出版了一批老区文学期刊和老区画册。三是动员社会力量,支持老区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用于支持革命老区各类物资资金折合近50亿元,其中,国家、省专项资金约为10亿元,市县每年将上级拨付的捆绑资金拿出约10%至20%用于支持革命老区,党政部门和社会各界每年为老区捐资、捐物平均都在千万元以上。市卓建房地产开发公司董事长岳国良不仅为家乡自治村捐资助学,2016年又先后投资1.35亿元在家乡组建食用菌合作社,建设马铃薯产业基地,带动本村和周边农民就业增收,当年自治村农民实现人均纯收入1.8万元。四是主动协调,积极为老区做实事、办好事。利用我市是中国老促会联系点的条件,主动为老区做好项目协调和衔接。先后为泰来县、依安县争取中国老促会和国家低碳委医疗设备项目资金7000余万元。通过中国老促会推荐,我市富尔大豆良种成功搭载神舟16号进入太空开展科学实验。协调国家中扶总公司与齐齐哈尔6个县(市)区30余家企业建立了老区农特产品电商销售合作平台。泰来、讷河、依安入选中国老促会百县电商精准扶贫攻坚增收工程县。在中国老促会“百企百县”活动中,促成克东县展望村与山东臻嘉食品进出口有限公司达成产业项目合作。2022年,我们会同依安县委县政府,通过省老促会协调,促成全省鹅产业核心园区落户依安县,并连续三年获支持资金1.5亿元。
三、构建力量体系,在助力发展上有所作为。我们积极推动和宣传习近平老区重要论述和系列讲话精神,宣传贯彻中办国办64号文件和国务院3号文件,全市上下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推进老区建设的领导体系。一是市、县(区)两级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调、社会参与的老区工作格局。每年党委会议、常务会议都有研究老区工作的议题,明确党委专职副书记、政府主管农业的领导分管老区工作,基本做到每两年召开一次老区工作会议,一年召开一次部门协调会议。二是市委设立老区工作领导小组,老促会兼有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能,负责日常协调各部门做好老区工作。市里几次进行各类领导小组整顿和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市委都明确把老区工作领导小组保留了下来,同时保留老促会的一类事业编制。三是实行部门包扶革命老区,全市有251个老区村,均由市县两级党政部门进行包扶。全市91个相对落后的老区村全部选派了“第一书记”。同时,全市还确定了10户重点企业定点帮扶10个贫困老区村,有20余家非公企业和近百名爱心人士直接参与老区乡村振兴。四是老促会与党政部门成员单位建立了副秘书长联席会议的长效工作制度,保持与27个成员单位的信息畅通和工作推进程度的落实及反馈,及时解决老区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四、加强基础建设,在工作保障上有所作为。一是选好配强班子领导,保持队伍和谐稳定。市、县(市)区两级老促会主要领导选配的都是同级领导岗位退下来的正职担任,并保持基本稳定,全市市、县(区)16名老促会会长中,有13人任职10年以上。在县、区老促会会长选任上,县、区党委都征询市老促会意见。二是改善办公条件,保障工作需要。市老促会由原来的不足70平方米的办公场所,搬迁到现在的340平方米的多半层办公楼;办公经费由原来的每年1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30余万元。每年工作用车、接待费用,市里都给予保障。13个县、区老促会也都达到了“五有”要求。2017年,中国老促会关于编撰《革命老区发展史》通知下发后,讷河、依安、拜泉、克山、克东、甘南6个老区县迅速抽调人员,拨出专款,组织撰写,有的县还安排专门办公室,新购置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等办公设备。三是抓好机关建设,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我们努力按正规化、规范化管理,时刻注重提升自身建设标准。近三年,我们市老促会严格坚持每周一政治学习例会制度,积极参加和抓好上级党委和上级老促会部署的各类学习教育活动,通过专题讲座、理论研讨、专题调研等方式,推动学习教育活动扎实有效开展。为更好推动老区工作,我们确定了7个老区县、乡和村作为市老促会联系点,市老促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分别联系2个老区县(市)区。按照中央“八项规定”和市委要求,制定了机关工作纪律、接待规定、财务管理、保密等各项规章制度,推动了机关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