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nlqw.com

网站首页/组织建设/组织建设
组织建设

重庆:突出“四性”加强老促会自身建设

发布时间:2024-12-03 08:31:15  浏览量:62




突出“四性”加强老促会自身建设

重庆市老区建设促进会

 

多年来,我们结合老促会工作的性质和特点,突出抓好政治性、先进性、创新性和实效性。注重用“四性”加强老促会自身建设,凝心聚力支持老区加快建设发展上发挥了较好作用。

一、突出政治性,坚持护根铸魂加强老促会组织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促会“既是各级党政的高参,又是一支实干的力量,起着其他社会力量所无法取代的作用。”总书记为老促会定向把航,为我们做好老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始终坚持政治建会市和7个老区县相应建立老促会,受同级农业农村委(乡村振兴局)主管,经社团组织管理机关登记注册建立的社团组织,形成7+1老促会体系格局。严格入会条件会长由同级党政或人大政协德高望重的离退休领导担任,副会长、秘书长按干部管理规定配备,经本会会员大会选举产生。建立工作体系。建立起会员理事常务理事会领导班子会顾问的工作与指导系统。我们积极探寻老促会自身建设的内在规律不忘初心护根铸魂作为老促会存续的胜之本;把宣传弘扬老区精神作为老促会活的灵魂;倾注情怀奉献老区人民作为老促会人的精神支柱;凝心聚力支持革命老区作为老促会工作的胜法宝。按照这种思路和原则,历届老促会人员都能做到讲政治、守纪律、懂规矩。

二、突出先进性,弘扬老区精神加强老促会思想建设

老区精神标注了时代的先进性,是老促会工作的“魂”。老区精神彰显了新时代的伟大力量,熔铸了老促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我们采取多种形式组织老促会工作者、会员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两个更好”的指示精神,笃学深悟老区精神真谛,坚定“知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信念,增强工作责任,教育做好老区政策的宣传者、执行者,老区文化的发掘者、解读者,老区建设的促进者、服务者,为老区振兴发展多献一份爱、多出一份力,把爱党信党的政治觉悟落实在行动上。用先进事迹感召教育。比如城口儿女不畏牺牲为红军壮大献身发展,秀山村民李木富裁缝等甘冒“通匪”杀头之险守“红军洞”救助黔东独立师政委段苏权疗伤归队,黔江人民护送红三军渡江抢战机开辟武陵山区革命根据地等。用实际行动体现先进。老促会会员来自不同领域,社会联系广泛,我们充分发挥会员人才、技术、信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支持老区建设骨干产业。原市老促会副会长单位重庆烟草集团,联系自身业务工作开展老区烟叶脱贫行动,累计投入6.75亿元,定向支持老区发展烟叶生产,解决烟农生活困难,为老区脱贫攻坚做出重大贡献。

三、突出创新性,倾注老区情怀加强老促会制度建设

守正创新是老区精神的本质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上,守老促会之正,践行老区精神,履职尽责,努力发挥好“四大”作用。一是“智囊团”作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老区调研,探索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反映老区人民的所思所盼,提供有见地、有价值的决策指导意见,积极向党和政府建言献策。黔江区老促会制订年度调研计划,分段开展三项调研,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为党政决策提供参考。二是“宣传队”作用。我们与重庆主流媒体合作,连年开展“革命老区宣传月”活动,组建老区通讯员队伍,组织写稿投稿,宣传老区精神,宣讲革命史实,报道老区发展成就和先进事迹。三是“助推器”作用。争取各方支持,凝心聚力助力老区发展。涪陵区老促会协调30个区属单位会员,投入资金1.61亿元,支持老区乡村建设项目79个。四是“守护者”作用协同政府有关部门保护红色文化资源。2023年多方筹措资金0.96万元,挖掘、保护革命遗址,建设维护纪念场、馆、园、碑、亭等红色资源项目24项。实施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贫困革命老区整村推进项目我们以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制订的《项目操作指南》为指导,按规定要求,严格督导中央下达的1.5亿元彩票公益金安排在6个革命老区县的41个乡镇、59个欠发达乡村实施,支持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建设产业基地,促进增收脱贫,使老区2.6万名建卡贫困人口受益。为取得项目实效,我们制订“三段十五步”同步评比办法》,设计制作《重庆市“十三五”中央彩票公益金扶贫项目资料画册》,深入实地走访,调查摸准情况,村民全程参与项目实施监管深受老区干群称赞,得到主管机关和技术部门高度评价,打造了老促会项目建设品牌。

四、突出实效性,围绕中心发挥区县老促会的自身价值

我们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老区欠发达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注重积极探索创新老区欠发达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子。比如以罗云镇为示范助力党和政府创新“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发掘红色资源带动乡村振兴。集成革命文物、战争遗址、战史纪念馆等资源,打造25000米“微长征”文化步道,建设红色文化公园,串联红色景点,建设集红色教育、拓展训练、康养避暑于一体的老区红色文旅示范区。发展旅游经济融合乡村产业。串联镇域红色景点,建设3000亩兼具观光和油用价值的五彩油菜花基地,修建林下旅游步道,畅通水、电、气、路、通讯条件,设立共享食堂、田间超市,打造吃住游玩购田园综合体。立足三农守住乡村本色。利用老区自然风光,依托农业农村资源,突出绿水青山特色,守住乡土文化本色,大力发展市场广阔、售价高、生产链长、独具地域特色的青菜头产业,彰显农村的“土气”、巧用乡村的“老气”、焕发农民的“生气”、融入时代的“朝气”。创新四大机制促进规范发展。一是村企结合的“红色引擎”机制,组建村级红色文化运营公司,管理人员与“村支两委”干部双向流转,依法整合资产,激活村级组织内生动力;二是土地撬动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社会资本撬动分置集体资产“三权”,联结村集体、龙头企业、农户三方利益,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三是激活闲置资产的发展机制,经评估,引入外部资金、技术和人才,与村合作经营,发展乡村红色旅游;四是整合“飞地”资源的抱团发展机制,强村带弱村,集体带农户,抱团联建老区欠发达乡村的“航空母舰”。拉长产业链加工增值护农增收。在涪陵罗云镇村民大面积种植青菜头的基础上,引入外来资本进村建设占地30亩的万吨榨菜产业园,修建6500㎡标准化厂房、100个榨菜池(贮量18000吨),建设产、加、储链式生产线,配套生产榨菜酱油、泡菜等关联产品,发展预制菜生产,预计建成后总产值达4亿元,农户种菜亩均产值超1500元。罗云镇“红色文化”赋能“绿色产业”,老区“农文旅”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促进提升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业态健康发展。2023年,罗云镇成功举办“油菜花节”,吸引旅客超10万人,获评“重庆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镇”,入选“重庆市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接待研学团队450余个,旅游收入200余万元,全镇集体经济收入1560.3万元,村均突破170万元。“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提供了具有老区特色,可资借鉴推广的成功案例。

(责任编辑:李韵)

扫码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