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城县老促会组织人员慰问走访抗战老兵
襄城县老促会 古西岭

抗战老兵偏银周(右)和襄城县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常务副会长苏耀亭

抗战老兵崔光玉
近日,襄城县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心系抗战老兵,组织开展了慰问走访活动。8月28日,受促进会会长王志民委托,常务副会长苏耀亭、秘书长古西岭、副秘书长刘富贵及红色宣传员应军一行四人,带着慰问品分别前往麦岭镇岗西村偏银周家与山头店镇山头店村崔光玉家,为两位抗战老兵送去关怀与敬意。
今年96岁的偏银周是麦岭镇岗西前街村人,1930年3月出生。1942年,年仅12岁的他因家乡灾荒逃荒时遇到新四军,怀着“吃饱饭、打鬼子”的朴素信念加入队伍,成为一名侦察兵。在抗战岁月里,他机灵勇敢,常化妆成烟童、小商贩穿梭于敌占区传递情报,多次出色完成任务。1943年11月在桐柏县刘沟村,他发现日军动向及时上报,助力部队成功设伏,带伤侦察还获表彰;1944年6月,他发现日伪军动向汇报后,部队顺利夹击敌人,他送饭时右腿中弹乃得嘉奖。他还参与大别山战役、刘老庄战斗等,身上留下5处伤痕。抗战胜利后,1945年11月因伤口感染,他按组织安排就地隐蔽,之后回到家乡。1955年至1962年在兰州铁路局参与铁路建设,后因病回乡务农。他热心公益,常给学生讲抗日故事,还曾开垦村头窑坑成6亩园子,帮助困难群众,2012年获评“襄城十大好人”,2005年获“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金质纪念章。
101岁的崔光玉1925年出生于襄城县。1942年河南大灾,他因家中无粮被抓兵,步行至巴东后坐船到重庆,编入第166师工兵连,在重庆黄角垭学习爆破、架桥等技能。1944年,他随部队赴广西南丹,在河池与日军激战七天七夜;部队退至贵州后,他在六寨亲历大轰炸,目睹惨烈景象。随后他随部队到云南,在沾益、陆良、泸西等地驻扎,最终在云南得知日本投降的喜讯。抗战胜利后,崔光玉回到家乡务农,晚年入住山头店镇养老院,生活规律、性格开朗,常给大家讲笑话故事,还积极参与打扫卫生等活动,2024年在志愿者陪伴下重走抗战路。
走访中,两位老兵虽年事已高,但身体硬朗,精神矍铄,向走访人员详细讲述了早年的抗战经历,那些战火纷飞的岁月在他们的讲述中愈发清晰,让在场人员深受触动。常务副会长苏耀亭代表会长王志民向两位老兵表达了诚挚问候,对他们为国家和民族作出的贡献致以崇高敬意,并衷心祝愿他们健康长寿、安享晚年。
此次慰问走访活动,不仅为抗战老兵送去了物质上的关怀,更给予了他们精神上的慰藉。襄城县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始终铭记抗战老兵的奉献,通过这样的活动,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让更多人铭记历史,致敬英雄。
(责任编辑:李韵)